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新闻 > 不妨把“教师流动”作为教育均衡的突破口

不妨把“教师流动”作为教育均衡的突破口

2010年04月08日 00:00:00 访问量:54

  新华网南京4月5日电(记者凌军辉)“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六年的,应当流动”这一规定,近日在南京举行的《江苏省实施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〉办法(草案)》立法听证会上,引发了各界代表激烈讨论。种种争议背后,是社会对教育均衡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由此引发的利益博弈。

 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,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。长期以来,优秀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、从弱校流向强校的现象较为明显,且有增强趋势,教师定期流动可以有效缓解长期未能解决的“师资不均衡”难题。

  然而,在教师并未像公务员队伍一样实行统一管理的前提下,频繁流动会降低“好学校”的教育质量,造成教育资源“削峰填谷”,不利于激发学校培养优秀教师的积极性。部分老师甚至担心,教师限期流动将强化教育的“行政化”色彩,学校里的弱势教师可能会吃亏。

  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意见都有其道理,不过考量一项改革是否合理,关键是看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,是否有利于推进事业的整体发展。从这一意义上讲,如果能够站在大多数进不了名校的学生及其家长的立场上,站在大多数在非重点学校辛勤工作的老师立场上,理解这一制度创新的合理性并不困难。

  一位从教30余年的老教师曾对记者说,在教育发展初期,依靠政策倾斜,集中力量办好少数中小学有一定的合理性,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跨越式发展了优质教育资源。但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今天依然坚持这一思路,不仅阻碍教育均衡发展,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。

  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已经提出“实行县(区)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”。我们不妨在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完善这一制度,让其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。在具体操作上建立教师流动的配套保障措施,完善流动程序,制定激励机制,调动教师流动的积极性。

  改革可能会失败,不改革肯定没有出路。教育均衡是个系统工程,单一的师资均衡改革举措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,但是把“教师流动”作为促进教育均衡的突破口,需要一些地方走在前面、大胆尝试。

编辑:站长
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0EDU网校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许昌市二中教育集团 特此声明。
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许昌市魏都区文会街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